寻美四馆——“焕然‘衣’新” 团队探寻手工艺的新生之美

作者:
发布时间:2025-08-19 11:07
来源:网络

当葛藤的纹理遇上年轻的目光,当古老手艺碰撞青春创意,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纺织与服装学院“焕然‘衣’新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龚剑超老师的带领下,秉持 “传承中创新” 的精神,在实践期间走进传梭博物馆、融设计图书馆、自然造物博物馆、玩竹博物馆。以葛为纽带,从学习织造技艺、研究材料特性到构思跨界设计,让葛在实践创作中焕发新生,完成了一次“发现美、感受美、创造美”的实践修行。以下,是我们用镜头与脚步记录的故事。

传梭博物馆:触摸温度,发现手艺之美

非遗传承·手艺温度·葛艺根基

 

踏入百丈村的传梭博物馆,阳光透过窗棂落在22000余把老梭子上,每一道木纹都藏着郑芬兰馆长走遍30余省的寻梭故事。“推广非遗生活化、手艺在地化,是我的使命。”郑芬兰馆长的话在展厅回荡。

团队成员围在讲解员身边,看她指尖轻点展柜里的梭子:“这把布依族‘嫁妆梭’是馆长 2002 年在贵州时,花了许久时间才打动奶奶留下的初心之梭;那把‘智慧之梭’,背后有着重访云南村寨救活傈僳族火麻纺织的故事。” 她讲着不同民族梭子的差异、织布机的奥秘,每把梭子都在故事里活了过来。

 

团队在这里完成了实践的“第一课”:跟着郑芬兰馆长学习葛的“采葛、煮葛、冲凉、发酵、洗葛、剥葛、染色、绩葛、制续、织布”全流程,用镜头记录下整经、织造的每一个细节。

展台上,我们创作的“几何纹样土布”列为我们的成品。当最后一缕纬线穿过经线,那带着我们无数次尝试与汗水的土布终于成型。我们小心地将其装入透明框架,庄重地摆在展台。它与身旁不同材质的作品相互映衬,像是一场关于自然材料与手工技艺的对话。

在这里,我们发现:美,藏在岁月打磨的梭子上,藏在传承人掌心的温度里。

【团队成员与郑芬兰馆长的合影】

 

融设计图书馆:解构创新,感受跨界之美

材料革命·数字赋能·乡村共生

 

从百丈村到青山村,竹林环绕的融设计图书馆藏着另一种“美”的答案。这座由东坞礼堂改建的空间里,货架上整齐陈列着竹、丝、土、铜、纸等材料样本,每个样本都标注着工艺溯源。更动人的是图书馆与青山村的共生:曾经靠砍竹为生的村民,如今参与竹艺加工、植物染制作,收入翻倍。

 

讲解中,龚剑超老师指着材料库中的样本说:“融设计图书馆以‘解构传统工艺,探索当代设计’为宗旨,让中国的设计返璞归真。”这句话成了我们实践的“第二把钥匙”。

团队在这里的实践从研究材料开始:我们学习梳理竹、藤等材料制作的工艺细节,记录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特性差异;观察馆内设计师如何将布料与其他材料结合,迸发跨界灵感——这正是立项报告中“纺织非遗当代化设计”的落地化思考尝试。

 

 

 

转角走进旁边的“融·编织馆”,这里是图书馆与江南布衣联合打造的编织主题空间。展架上挂着不同花样的竹编筐、线材交错编织的纹样,我们突然懂了“联结全球”的深意——传统材料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能走进生活的时尚语言。

在这里,我们感受到:美,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,更是手艺对乡村的赋能。

【团队成员与王幸泽馆长的合影】

 

自然造物博物馆:联结生活,创造日常之美

传统活化·文创灵感·葛艺落地

 

瓶窑老街的百年老校里,自然造物博物馆用开放式展陈打破了“博物馆=高冷”的偏见。伸手触摸竹编器皿的肌理,端详年画里的民俗故事,团队成员突然明白:传统手艺的美,本就该融入生活。

团队成员在这里找到了“技艺生活化”的答案:馆内爆款“布艺老虎盲盒”,正彰显着传统手艺与现代潮玩相融合的趋势。而博物馆与玩竹博物馆联合开发的“竹编风铃”,更让我们脑洞大开:或许葛纤维也能与竹篾结合,做出兼具韧性与美感的装饰?在这里,我们学会创造:美,是让葛从展馆走向书桌、窗台,成为日常的一部分。

 

玩竹博物馆:跨界破圈,延伸创意之美

材料革命·数字赋能·乡村共生

 

余杭溪口的玩竹博物馆里,竹编榴莲、竹制风铃颠覆了我们对“竹子”的想象。最打动团队的是“动物墙”上的竹编小动物——用折纸思维重构竹艺,竟能让传统材料变得童趣十足,为此我们购买了一些竹编乌龟材料包来研究。

 

这恰好呼应了我们的实践目标:借鉴“产品+体验”模式,我们打算设计“葛艺体验包”:内含迷你织机、葛纤维线、简易纹样模板,让普通人也能亲手感受织造的乐趣。而竹编灯具的镂空技法,更被我们记在灵感本上:未来,葛布或许也能做成透光的灯罩,让自然纹理成为房间里的光影艺术。

在这里,我们懂得延伸:美,是打破边界的勇气,是让传统手艺在当代生活里“活”起来。

实践后记

美,是传承更需创新

【部分作品】

经过七天的四馆研学,我们带着葛布作品、跨界设计方案回到校园。但比成果更珍贵的,是我们对“美”的新理解:

在传梭博物馆,我们发现美藏在“坚守”里——是郑芬兰馆长等老手艺人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;

在融设计图书馆,我们感受美藏在“创新”里——是传统材料与现代技术的对话;

在自然造物博物馆,我们体察美藏在“落地”里——是让非遗从展品变成生活物件;

在玩竹博物馆,我们明白美藏在“跨界”里——是打破思维定式的勇气。

【团队合影】

我们,是葛艺传承的新力量!

让传统手工艺在青春创意里焕发新生,这场“寻葛之旅”,我们未完待续。

图文 |浙江理工大学科艺纺服学院 “焕然‘衣’新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

排版 | 周灵菲

摄影 | 丁呈希、何睦

指导老师 | 龚剑超

更多相关文章
网友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

关于杭州热线 - 杭州热线广告服务 - 杭州热线免责申明 - 杭州热线招聘信息 - 联系杭州热线
建议您使用1024×768 分辨率、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8.0浏览器以获得本站的最佳浏览效果
免责声明:站内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,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若无意中侵犯你的权利请来信说明,本站查明后将及时删除!
Power by DedeCms